close

台灣彰化二林的蕎麥加井川雅樹每天製麵兩回的堅持,價位最高的360元幸呼天麩羅湯麵/沾麵/冷麵,搭配麵衣薄口感脆的10種現炸天麩羅,至於主角蕎麥麵,建議愛吃麵食者直接加兩球,麵碗變臉盆,開心又滿足!(幸呼蕎麥麵/台北市光復南路260巷34號1樓,近捷運國父紀念館站2號出口/02-87710296)

幾年前採訪過一位日本老師傅,他背著蕎麥粉與製麵工具,徒步數小時進入日本震後災區,用一碗碗熱騰騰的簡單蕎麥麵,撫慰受創同胞的心。那一年他在我面前示範蕎麥麵的製作過程,專用的揉麵盆,專用的切麵刀,頭綁毛巾,腳踩木屐,身體一前一後使勁施力,把灰色粉末揉成光滑麵團,費力耗時超過40分鐘,滿頭大汗的他拿起麵團說:「蕎麥麵團要揉得像嬰兒的屁股才算及格。」這也是我吃過,最感動的一碗沒有料的蕎麥麵。

IMG_1983.JPG 

圖說:據說以前的蕎麥麵是先煮熟後蒸食,為了維持這個傳統,仍以竹籠為蕎麥麵的食器。(王瑞瑤攝)

IMG_1988.JPG 

圖說:幸呼蕎麥麵的沾麵鋪平在傳統竹籠裡,開心吃麵的是政治評論家,美女名嘴蘭萱是也。(王瑞瑤攝)

日本三大麵,台灣人最愛的是拉麵(而且是豚骨濃湯大叉燒),對清湯或沾醬的烏龍麵和蕎麥麵的興趣總在天麩羅身上打轉。三個月前,與中山北路二月半蕎麥麵說掰掰的井川雅樹,日前與新合夥人在國父紀念館附近,台北美食一級戰區籌備「幸呼蕎麥麵」,從菜色安排與調整上,看得出井川師傅已經相當了解台灣人的喜好。

奉上的熱茶,聞起來有一股熟悉的甜甜的餅乾味,原來是苦蕎茶。食器冷熱有別亦有變化,沾麵鋪平在細竹編的竹籠上(竹籠其實是傳統蒸籠,據說江戶時代的蕎麥麵先煮熟後蒸食),冷麵使用深色長形陶盤,與配料一起煮的湯麵使用有氣質帶雙耳的淺色大陶碗,至於素素的蕎麥湯麵最為平凡,不過如果你要求加麵吃大碗的,服務生端出來的不是碗公,而是捧出一個大臉盆,直徑約25高逾15公分,還加一個木頭蓋子,意外一出場就笑翻全場。

IMG_1989.JPG 

圖說:一進門直喊餓的我先生曾秀保保師傅,一開始點麵就要求加兩球,幸呼的特盛用臉盆大的碗公裝麵,居然還有一個木頭蓋子蓋起來保溫。(王瑞瑤攝)

IMG_1992.JPG 

圖說:掀起了你的碗蓋來,讓我來看看你的麵。(王瑞瑤攝)

IMG_1997.jpg 

圖說:捧上來的特盛份量蕎麥麵,只讓保師傅開心了10秒,因為揭蓋後,發現臉盆其實是一口井。(王瑞瑤攝)

IMG_2005.JPG 

圖說:大胃王保師傅在吃完特盛後表示,三球蕎麥麵的份量也沒有很多。(王瑞瑤攝)

IMG_2006.JPG 

圖說:幸呼的蝦天麩羅燴蔥蛋蕎麥湯麵,240元。(王瑞瑤攝)

幸呼蕎麥麵強調「十割」,割是成數,所以是百分之百的蕎麥,老闆邱智淵表示,師傅來台堅持使用日本群馬蕎麥,但311震災後食材不得進口,轉而尋找台灣在地蕎麥,沒想到把彰化二林蕎麥送到日本檢驗,竟得到品質比日本還好的結果。

日本吃蕎麥的歷史很悠久,從中國蒙古等地引進蕎麥並解決了飢荒,但蕎麥麵在日本的確不像拉麵這般普及,但近幾年日本人研究蕎麥的營養成份,多食可降血壓、通腸胃而受到重視。

井川師傅一日早午製麵兩次,麵條切得比較細,煮麵的功夫自然也要好,百分百蕎麥的筋性很低,吃起來不是Q而是脆,我吃的是熱湯麵,麵條煮不到八分熟,第一口甚至還硬硬的(其實許多麵都不Q,湯浸久會斷裂,不快吃會鬆弛)。幸呼提供減麵與加麵的選項,但老實說,正常份量的麵條有點少,吃一口立刻就想追加第二碗。

但是這個念頭很快就被緊接而來的天麩羅給打斷了,因為同桌不管點冷麵或熱麵,幾乎所有人都要了最招牌的幸呼天麩羅,10種炸物每一塊都不小,而且從一面均勻平坦,另一面呈現水滴狀的麵衣來推敲,天麩羅的濕漿應該很薄很稀,甚至透出食材原色,感到非常誘人。

IMG_1984.JPG 

圖說:強力推薦幸呼天麩羅蕎麥麵,這絕對是為了非常重視炸物,而不太在乎麵條的大部份台灣人所量身訂做,看到這一大盤10種炸物再加上手打蕎麥麵,在東區開價360元。(王瑞瑤攝)

IMG_2013.JPG 

圖說:炸南瓜的麵衣一面平整,一面呈水滴或水波狀,便知幸呼天麩羅的濕漿很薄很稀。(王瑞瑤攝)

該怎麼說幸呼的天麩羅呢?單吃,麵衣的外殼很脆,即使沾到醬浸到湯也不輕易回軟,這種炸法應該與日本的很不同,但我相信台灣人比較偏好這種鋼鐵人的天麩羅,而且,重要的是,不光是外殼脆硬薄,被包覆的食材呈現多汁香甜,明明是炸雞胸,咬了兩口還以為是炸魚;炸蝦不像外面裹上厚厚外衣,所以覺得細,但長度應達15公分;炸南瓜、炸紅蘿蔔、炸地瓜、炸四季豆都透出蔬菜的清甜,特別是切成梳子狀的炸茄子,裡外質地差異最大;炸鱚魚長得像小風筝,炸花枝額外再裹一層花枝漿,吃起來像沒有添加香料的純正上等花枝丸。

IMG_2020.JPG 

圖說:日本進口魚板切片冷食。(王瑞瑤攝)

IMG_2025.JPG 

圖說:軟呼呼玉子燒的煎法很日本,味道很媽媽,聯想自家的蒸蛋。(王瑞瑤攝)

追加的幾道逸品亦有趣,而且份量對照價格同樣令人高興,日本進口魚板切厚片沾醬油(在台灣都是切薄片當火鍋料或煮麵料,很少這樣切片冷食),味道稍重,但有一種櫻桃小丸子的fu。淋上柴魚醬汁的炸蕎麥餅,吃第一口很容易誤會是滑口芋泥或山藥,其實是蕎麥味透出一股淡淡的榻榻米。軟呼呼玉子燒當然層層堆疊煎成,有汁汩汩流出,筷子一用力就被夾斷,但是入口不是預期中的鹹甜並重,反倒想起小時候家裡常做的蒸蛋,同樣的柔嫩度,差不多的調味,熟悉的醬油鹹香而非甜甜的日本風。

甜點沒得選,只有一款,非吃不可的黑糖年糕,烤到表面淡淡黃微微蓬的厚切年糕,沒有拉絲折腰,而是口感紮實,米香濃重,撒在其上的黃豆熟粉已混入少許黑糖,又附上黑糖漿,即使甜上加甜,風味優雅,每份80元,不管肚子有多撐,不能錯過單獨一品的和果子。(王瑞瑤)

IMG_2033.JPG 

圖說:幸呼的黑糖年糕,慢火烤,厚切,紮實,沾佐黑糖黃豆熟粉與黑糖漿,80元。(王瑞瑤攝)

IMG_1969.JPG 

圖說:井川雅樹與其妻子退出二月半蕎麥麵之後,以幸呼蕎麥麵重回市場。(王瑞瑤攝)

IMG_1963.JPG 

圖說:幸呼蕎麥麵開在台北東區一級美食戰區的光復南路260巷內。(王瑞瑤攝)

arrow
arrow

    yoyowang03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